我校2018年擬招收碩士生總人數為320人,學習形式均為全日制。新增設政治學理論、國家安全學兩個專業,同時,停招中外政治制度、國際事務管理兩個專業。
李文良:我校2018年擬招收碩士生總人數為320人(含“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2人),其中學術學位160人,專業學位160人。學習形式均為全日制,具體詳見我校2018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李文良: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建設,我校2018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專業有所調整。新增設政治學理論、國家安全學兩個專業,同時,停招中外政治制度、國際事務管理兩個專業。歡迎廣大考生踴躍報名新設專業。
李文良:除新增設的政治學理論、國家安全學兩個專業外,其他初試專業課考試科目沒有變化。所有初試專業課考試科目大綱已在我校研招網發布,考生可以自行下載參閱,并作為復習備考專業課的依據。
李文良:我校2017年共計829人報名,錄取320人。與上年相比報錄比基本持平。需要說明的是,我校各專業的報考情況是不均衡的,傳統優勢專業的報考情況競爭就激烈些,而有些專業因缺額則進行了調劑。
李文良:我校是教育部統一劃線單位,不屬于自劃線院校。原則上我校各專業復試線會高于或等于國家線。具體歷年的復試分數線可以到我校研招網查閱。
李文良:學校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共同培養國際關系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校碩士研究生教育涵蓋法學、經濟學、文學、工學等4個學科門類,擁有政治學、理論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等3個一級學科授權點,其中政治學涵蓋政治學理論、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公共外交與文化傳播、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國家安全學等6個二級學科點;理論經濟學涵蓋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公共采購學等4個二級學科點;外國語言文學涵蓋英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等3個二級學科點;還有通信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等2個單獨的二級學科點。專業學位擁有翻譯、工程、法律、警務等4個授權點。
李文良:我校具有完善的研究生獎助體系,包括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專項獎學金、研究生“三助一輔”(助管、助研、助教、輔導員)工作津貼等。
符合條件的研究生可以申報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2萬元。
所有學制年限內的全日制碩士生(委托培養學生除外)均可享受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6000元(按10個月發放)。
我校研究生(委托培養學生除外)學業獎學金的覆蓋率在40%—60%之間。學術型碩士生獎勵標準為:一等獎每人每年10000元,二等獎每人每年8000元,三等獎每人每年6000元。專業學位碩士的獎勵標準為:一等獎每人每年12000元,二等獎每人每年10000元,三等獎每人每年8000元。
我校設有專項獎學金、研究生“三助一輔”工作崗位,用以獎勵或資助品學兼優、綜合表現突出的研究生新生。
我校還可給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或校內困難補貼。
李文良:多年來,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下四大特色:
特色一:規模適度,少而精,精細化培養。適度的招生規模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前提,學校研究生各專業招生人數每年基本保持在30人以內,半數專業在10人以內,師生配比高,確保學校研究生能享有更優越的生均教學資源,能得到導師更充分的指導和栽培。同時,通過與國外高校開展合作辦學,跨專業開展“中國與國際關系”聯合碩士項目,始終堅持精細化、精英教育的傳統,培養了一大批視野開闊、篤實勤奮、學貫中西的優秀人才。
特色二:傳統學科教學研究能力上乘,領先優勢明顯。學校自1979年起培養英語、日語、法語研究生,畢業生大多活躍在我國外交外事、國際問題研究與教學領域。學校早在1981年就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聯合培養國際關系專業研究生,隨后又增設了國際政治、公共外交與文化傳播、國際關系與國際法、政治學理論、國家安全學等二級學科碩士點。1984年,學校最早試點外語專業和經濟專業復合培養,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以世界經濟、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和國際公共采購學專業為主的經濟學培養體系。
特色三:新興學科與一流科研機構強強聯手,聯合培養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學校和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北京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單位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長年合作關系,通信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和工程碩士等專業培養,均由國內相關領域一流專家和學者領銜,學研結合,為學校研究生把握學科前沿動向、增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還通過在中共中央編譯局、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國外文局、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等單位設立教學實踐基地,為翻譯碩士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訓機會。
特色四:專業學位發展迅速,定向服務能力加強。隨著翻譯、工程、法律、警務四個專業學位碩士點陸續設立,學校確定了強化服務行業一線的理念,定向生人數逐漸從過去的10%以下上升到30%左右,進一步凸顯了服務面向。
當前,學校正以“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管理規范、資源充足、團隊合作”為理念,大膽探索一條適合國際關系學院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實際和未來人才需求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為國家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李文良:考生在選擇招生單位和專業時,應正確評估自身條件,結合興趣和愛好,在理想和現實間找到平衡點。
研招網 北京神州四方傳媒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bservice@chinayz.org